
點擊查看視頻: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培養農民運動的良才
5月27日,海口義興街附近的省物資(集團)公司職工宿舍很寧靜。這里是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舊址。本報記者蘇曉杰攝
海口市義興街,狹窄逼仄,是城市里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子,巷子深處一間幼兒園里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這條街上曾經見證過高州商人叱咤風云的高州會館已被拆除,1927年在此間設立的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也成為一段罕為人知的歷史。在高州會館舊址上重建的一棟6層樓高的職工宿舍也已有些陳舊,湮沒于城市高高低低的建筑群中……
1927年,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內,主任馮平正為他的學員們講授軍事課,這位曾經留學蘇聯的農民運動先鋒,要求他的學員們學習蘇聯紅軍,學好軍事本領,英勇奮戰。
32名年輕的學員認真聆聽,無一不精神抖擻,信心滿懷。他們只有20歲上下的年齡,但都是瓊崖各地農民運動的骨干力量,懷揣著一顆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赤誠之心。
“你們是瓊崖農民運動的良才,拿槍的人。”這一句叮嚀,穿過時空,永遠地印在年輕學員心中,激勵他們在瓊崖農村耕開一幅嶄新的紅色圖景。
鄉村風雷喚醒底層群眾
“在黨的領導下,紅色革命思想從城市漸漸滲透到廣大農村。”原中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梁洪文說,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中,廣大的農民群眾開始覺醒,在黨的領導下掀起了波瀾壯闊的農民運動。
1926年2月3日,廣東省農民協會瓊崖辦事處在海口宣告成立,辦事處由馮平任主任,何毅為書記,符向一為委員。
在廣東省農民協會瓊崖辦事處和各縣農民運動特派員的宣傳發動下,短短4個月時間,海口、瓊山、文昌、澄邁、定安、臨高、萬寧、陵水等11個市縣相繼建立農民協會辦事處或籌備辦事處,各市縣的83個區鄉建立起了區、鄉農民協會,會員達到8800余人。
“同年6月,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加強了黨對農民運動的領導,為瓊崖革命指明方向。”梁洪文說,黨在瓊崖各地組織農民協會的同時,還大力組織發展農民自衛軍,維護廣大農民的合法利益。
8月,在海口召開瓊崖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成立瓊崖農民協會,選舉馮平為主席。農民協會成立后,提出“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在全瓊廣大農村普遍開展減租、減息,向地主惡霸、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發動了猛烈進攻,農民運動使瓊崖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月,陵水縣農民舉行游行示威,反對地主奸商勾結陵水縣長催租逼債,盤剝農民。9月,海口市郊五村農民在馮白駒的領導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護地”斗爭。10月,儋縣發生了鹽場、東方等地農民反對“送租”的斗爭。
至1926年年底,除感恩縣外,瓊崖各市縣的區、鄉都普遍建立起農民協會,會員發展達到20余萬人,能直接領導的群眾達100萬人,農民運動形成前所未有的高潮。
培養農民運動的骨干力量
“農民協會的蓬勃發展和農民自衛軍的普遍建立,需要更多懂政治和懂軍事知識的農民運動骨干。”馮平的侄子,已經81歲的馮子平老人那時尚未出生,他在數十年的記者生涯中采擷了許多細節,為我們還原那段歷史。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瓊崖地委決定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為模式,創辦各級農民訓練所。在1926年下半年,大多數市縣相繼辦起農民訓練所,每期學習3個月,學政治、學軍事。軍事訓練按步兵操典進行,結業后回到農民協會訓練農民自衛軍。全瓊共辦各級農訓所14所,訓練近千名學員。
此時,一所培養瓊崖農民運動高級政治和軍事干部的學校也在緊張籌備當中,這所學校就是瓊崖高級農民政治軍事訓練所(以下簡稱高級農訓所)。
“從1926年9月開始籌備至1927年初才正式開學,準備了近半年的時間,可見對這所學校非常重視。”馮子平說,這里配備的教師隊伍都是瓊崖早期優秀的革命者。
高級農訓所設在海口市義興街高州會館,馮平任主任,周逸任政治主任。專職教員有周逸、馮建農,兼職教員則有王文明、柯嘉予、許俠夫、羅文淹、陳公仁、何毅、馮平、吳友農、洪鐘、林基、云石天等人。
1950年,馮子平巧遇在高級農訓所學習并曾擔任學員黨支部書記的王文源。王文源詳細回憶了學校的點點滴滴:“高州會館東側是高級農訓所,西側是瓊崖農民協會,中共瓊崖地委也曾在此辦公。高級農訓所后面有一個數千平方米的大操場,足以操練一個團的人馬。”
學員站在農民運動前沿陣地
高級農訓所由中共瓊崖地委直接領導,具體工作及日常事務由瓊崖農民協會負責,參加的學員有32人,從樂會、萬寧、瓊東、瓊山、澄邁、臨高、儋縣、陵水、定安、文昌等地農訓所畢業生中選送到海口深造。
在精心籌備后,開始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學習安排得很緊湊,既要學習軍事常識,又要進行軍事訓練。”馮子平說,高級農訓所設政治、農運等課程,還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員們自帶槍支來學校,以軍事學習為主,計劃3個月后畢業。
王文源曾動情地回憶,馮平住在高州會館,每天黎明起床到操場跑步,跑一陣后便到學員宿舍,對學員們說:“同志們,天亮了,快起來。”大家聽到馮平的聲音,趕緊起床,疊好被子,抓緊刷牙洗臉,背上毛瑟槍,到操場列隊操練。
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學員們的軍事素養有了大幅提高。32顆赤誠之心,緊緊地向黨組織靠攏,他們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目標也更加清晰。
1927年4月21日下午6時左右,國民黨第三十三團機槍連包圍了高州會館。高級農訓所32名學員,除因工作需要調離5人、逮捕中逃走2人外,其余全部被捕。在一個星期后,學員們才乘機逃脫,返回各市縣繼續領導農民運動。
來自萬寧的學員陳之楠,在逃脫抓捕后回到家鄉,向村民宣傳革命思想。1927年7月,中共萬寧縣委成立后,陳之楠任第一區區委書記,領導鄉村農民運動蓬勃開展。1929年,當革命處于低潮時,萬寧縣委將一批暴露身份的同志轉移到南洋去,陳之楠被安排潛伏下來,接任縣委書記職務,秘密開展活動。1931年被敵人逮捕殺害時,年僅26歲。
陳之楠短暫且壯烈的一生是高級農訓班32名學員革命經歷的真實寫照。
他們牢記黨的教導,始終追隨黨的步伐,不顧個人安危,在廣大農村中組織農民運動,開展革命斗爭。這些熱血青年將自己的忠誠書寫在瓊州大地上,每一條江河、每一寸草木都見證了他們的赤膽忠心。(本報海口5月27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