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重達680斤的儋州粽王(記者陳元才 攝)
與會嘉賓在現場品嘗美味的儋州粽子(記者陳元才 攝)
南海網-儋州新聞網6月2日消息(記者陳元才)今日上午9時,儋州市粽王美食文化展示品嘗會在儋州新天地酒店舉行。會上展出了今年海南端午節最大的粽子,高1.15米,寬1.3米,重達680斤,被稱為海南第一“粽王”。儋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琦,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江華,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克強出席品嘗會。
王克強在致辭中表示,培養本土美食品牌,弘揚傳統特色飲食文化,是推動我省餐飲行業健康發展,努力打造海南“美食天堂”的內在要求。由儋州主辦的粽王美食文化展示品嘗活動,通過粽王展示、粽子品嘗和以儋州粽子為主題的賦詩作對、書法表演等,把特色美食展示和儋州特色文化展示有效地結合起來,提升了文化品位,體現了儋州美食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隨后,張琦、李江華拉動手中紅繩,罩在粽王上的紅布緩緩落下,一只巨大的粽王出現在人們眼前。該棕王高1.15米,寬1.3米,重達680斤,現場2米以外,都能聞到粽子發出的淡淡糯香。據制作人孫少仁介紹說,該粽子花費50個小時,由1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制作完成。活動結束后,這枚海南最大的粽王將送給駐瓊部隊和孤寡老人分享。
會場上,來自儋州本土的幾位書法家和詩人們或揮毫潑墨,或賦詩作對,在宣紙之上,寫下了一首首絕妙詩句,展現了藝術家們將對家鄉的深厚之情。
政府致力打造儋州粽品牌
儋州商務局副局長吳三敏告訴記者,儋州粽自古就有,名聲在外,可是品牌卻被定安等市縣先打響,在于自身推廣力度不夠,沒有在包裝、規格、質量上達成統一,加上缺乏宣傳強度。近年來儋州市商務部門先后組織“百家粽子”品評、儋州小吃品評、儋州美食(小吃)推介、儋州美食品鑒等多次飲食美食文化活動,都離不開儋州粽唱主角,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生產粽子的廠家規模逐漸增強,生產能力不斷擴大,許多粽子還遠銷到東南亞等地。今年儋州粽子的銷售情況更為客觀。
儋州粽子源遠流長
在儋州,流傳一首詩,相傳明代一名州守所作:我愛儋州粽,清香葉味濃。東坡傳佐料,世代爭崢嶸。儋州人十分重視端午節,端午是僅次于春節的一個熱鬧的民間傳統節目。古《儋州志》載:“儋習禮儀之教,有華夏之風”。五月端午節,餉角,諸粽相饋,飲昌蒲酒,柳艾懸門。”可見,儋州粽古已有之。
儋州粽子品種類繁多,多用2-3兩糯米一個,體態碩大,內涵豐富。有豬肥肉、瘦肉、五花肉,有雞肉、咸鴨蛋者,有豆類,有干紅魚、魷魚絲。另外還有咸水粽和祭祖祭神用的清粽等等。今日粽王美食文化品嘗活動上展出的就多達9種不同口味的粽子。
制作流程
包粽子,一是選葉。二是選米,新鮮純凈的糯米。三是選餡。四是配料,一般是要用酒、蒜茸、五香粉、味精、醬油等混合腌制成調料。五是綁粽技巧,要綁得美觀、角棱明顯,綁得緊。六是煮的火候,約10個小時,以熟為主,中間翻動數次,按時加水。有經驗者聞其香可知是否煮熟。
品吃講究
吃粽子也很有講究,早上吃最可口。二兩粽最適宜,一次一個。喜歡喝酒者,可用一杯酒,剛好配一個粽子,喜歡甜味的,可加上白砂糖。吃粽加糖、配美酒,回味無窮。
[page]
與會嘉賓在現場品嘗美味的儋州粽子(記者陳元才 攝)
[page]
粽王制作人孫少仁在現場介紹粽王制作過程(記者陳元才 攝)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