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特別策劃:端午節里的那些事
特別策劃:端午節里的那些事
來源:新華網     作者:黃蕾    2011-06-05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屈子祠內新塑造的高達三米的屈原像(拍攝于1981年)。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江上,每年農歷五初五“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紀念兩千年前在這里懷沙自沉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新華社記者王平攝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page]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盛唐時期,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夏歷五月初五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許多有河流的地方都舉行龍舟競渡,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棕子。端午節吃棕子,在中國已相傳兩千多年。據說,屈原死后,人民將粽子投在江里喂蛟龍,讓它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另一說則是將粽子投在江里以祭祀屈原,包上箬葉可以不被魚蝦吞食。新華社記者王平攝(照片拍攝于1982年)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據《史記》記載,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就是在舊歷五月五日這天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于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后,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2004年6月22日,貴陽市一位小販在一條小街上叫賣艾草和鳶尾草。當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國南方地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有在家門口掛艾草和鳶尾草的習俗。新華社記者楊俊江攝

[page]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湖南汨羅市,賽龍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于龍頭上,再安龍頭于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而在廣東,龍舟競渡之前,要首先進行請龍、祭神的儀式。

  賽龍舟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除了端午節之外,也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如果從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個說法去理解,它現在已經超越了一項體育運動的范疇,變成了一種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精神圖騰。

  2006年5月28日,一位龍舟比賽運動員扛著槳從安裝好的龍舟旁走過。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全國各地群眾通過舉辦龍舟比賽、吃粽子等活動歡慶這一傳統節日。5月31日,宜昌市第二屆運動會暨中國秭歸端午文化旅游節在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開幕。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端午節戴佩飾香包之類的小物件也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縫成的。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顏色鮮艷,袋囊內的填充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6月11日,山東省郯城縣民間藝人顏景瑞整理自己縫制的香囊,準備到集市上售賣。端午節臨近,當地民間藝人忙著用五色彩線和彩布趕制各式香囊,迎接佳節。新華社發(張春雷 攝)

[page]

  端午節在中國是一項傳統的節日,同時在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諸如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許多國家都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這一節日。

  2010年6月16日,在韓國首爾的一家公園內,穿著韓服的婦女用菖蒲水洗頭。當天是中國農歷5月初5,即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在鄰國韓國,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韓國人將“端午”稱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過去韓國人家家戶戶都會在端午節當天擺上白白的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菖蒲湯洗頭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人們還會穿著傳統服裝參加祭祀、演出和運動會,觀看蕩秋千和摔跤比賽。新華社/聯合通訊社

  6月13日,福建莆田城廂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展示兩個寫有自己愿望的“虎蛋”。端午節來臨之際,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第一實驗小學舉行傳統習俗“撞虎蛋”體驗活動。學生們在經五味草煮過的鴨蛋上寫下愿望,然后兩兩相撞,共祈今后更加平安、健康、聰明。新華社發(林劍冰 攝)

[page]

  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江上,每年農歷五初五“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紀念兩千年前在這里懷沙自沉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騷壇位于屈子祠右側,壇址為一小丘,狀如雄獅,面江而蹲(拍攝于1981年)。相傳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九歌》即寫作于此。新華社記者王平攝

  2008年6月4日,一位小朋友在一家商鋪的攤位前觀看出售的小粽子。端午將至,上海大街小巷已經彌漫著濃濃的節日氣息,不少商家的粽子和香囊飾品熱銷。新華社記者裴鑫攝

[page]

  6月15日,小朋友們身著學童服,在武漢東湖向湖中投粽,祭祀屈原。當日,武漢在東湖屈原行吟閣舉行端午屈原祭祀活動。本次祭祀活動由武漢大學國學班的學子等依照古禮,按照傳統祭祀儀式進行。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屈原祠外景(拍攝于1981年)。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江上,每年農歷五初五“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紀念兩千年前在這里懷沙自沉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該祠是屈原死后不久,當地居民在汨羅江畔建立的,1745年遷至汨羅縣西12公里的玉笥山上。新華社記者王平攝

[page]

  2007年6月19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沙河小區,一名市民往自家門上掛艾草等。當日,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貴州遵義的不少市民從市場上買回艾草等,懸掛在自家門口。新華社發(張紹明攝)

  2008年6月4日,一名小朋友在學包粽子。當日,山東省博興縣博昌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包粽子,學習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新華社發(陳彬攝)

[page]

  福建省龍海縣農村在端午節舉辦龍舟比賽的情景。(拍攝于1985年)端午賽龍舟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習俗,據說源于飛船拯救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另有一說是怕蛟龍傷害屈原尸體,人們駕舟擊鼓鳴鑼,以驅走蛟龍。新華社記者李開遠攝

  1961年6月17日下午在珠江舉行。廣州市郊新州人民公社的社員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在龍舟上暢談。新華社記者黃熾和攝

[page]

  湖北省秭歸縣向家坪上的屈原紀念館內的屈原石雕像。(拍攝于1988年)石像高103公分,重達數百斤,為明嘉靖16年(公元1537年)當地百姓捐款鐫刻的,是中國國內至今保存的最早的一尊屈原石雕像。新華社記者花皚攝

  企鵝端午也食“粽子” 6月8日,在武漢東湖海洋世界,企鵝被“魚粽子”所吸引。當日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武漢東湖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員為企鵝準備了特殊的美食——“魚粽子”。小企鵝憨態可掬爭相搶食“魚粽子”的情景吸引了許多游客。新華社發(王振武 攝)

[page]

  2008年6月3日,一名中學生在展示手腕上的彩繩。端午節即將到來,很多商家抓住商機,開始出售彩繩等節慶商品。寓意平安長壽和祈福辟邪的端午彩繩引來了很多年輕人選購。新華社記者 邵守志 攝

  6月15日,學子們身著古服,祭祀屈原。當日,武漢在東湖屈原行吟閣舉行端午屈原祭祀活動。本次祭祀活動由武漢大學國學班的學子等依照古禮,按照傳統祭祀儀式進行。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page]

  2008年6月8日,海峽兩岸青年在福建石獅蚶江海面上潑水慶端午。當日,第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福建石獅蚶江舉行,來自臺灣鹿港的臺胞和蚶江當地群眾用在海上潑水的方式共度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2007年6月19日,在新加坡武吉式四馬路,一名女青年從端午節的海報前走過。當天是華人傳統節日端午節,武吉式四馬路熱鬧非凡,街道上豎起了屈原像、搭起了戲臺、擺出了一排粽子攤位。新華社記者鄭曉奕攝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www.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无限制|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河北|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99久久做夜夜爱天天做精品|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