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網6月1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蔡于博)“全國網媒齊給力,聚焦海南旅游新業態”系列訪談第七期日前在南海網演播室舉行,本期邀請東方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符德紅、海南大學旅游學院院長王琳、海南日報記者梁振君,共同推介東方旅游資源、探討未來發展。
符德紅:東方市旅游資源豐富 分為七大類“從最北端昌化江入海口至南端樂東交界,東方旅游資源豐富。”符德紅首先介紹了東方或著名、或鮮為人知的旅游資源。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部,西瀕北部灣,海岸線長128公里,旅游資源總體上分為七大類。
一是熱帶江河湖海旅游資源,有濱海北片區、大廣壩、金月灣、四必灣、昌化江入海口以及城區濕地。其中大廣壩是海南第二大水庫,水面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周邊的原生態植被保護較好。登上大壩一望無際、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周邊環境里負氧離子含量高,對健康有利。游覽完大廣壩,品嘗水庫里的鮮魚是一大特色。
二是民族風情旅游資源,有黎族“三月三”發源地、黎族民間織錦。其中原生態的“俄查村”整個村莊都是古老的船型茅草屋,五十歲以上的黎民幾乎都有紋臉,生產耕地、生活用品、黎錦、生活習俗、黎歌等等都體現出非常原始的黎族特色。
三是生態生物旅游資源,有黃花梨文化園、高坡嶺、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獼猴洞、俄賢嶺、天安“小桂林”、紅興溫泉。東方擁有獨特的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田坡鹿,在近年良好的保護下已繁衍到將近兩千只。
四是文化史跡旅游資源,有魚鱗洲、漢馬伏波井、黎族白查村、墩頭老街,古鎮州城遺址、感恩峰火臺、元軍石刻、符確墓。漢馬伏波井井口直徑八尺,即使干旱井水也從不枯竭,結合新農村建設的項目,把周邊村莊的村容村貌綠化改造,帶動旅游可以給村民帶來經濟效益。
五是生態農業旅游資源,有感恩平原的菊花基地、蘭花基地、香蕉基地、芒果基地。六是工業旅游資源,有八所港、工業園區、風力發電機排、1-1鉆井平臺。七是商貿旅游資源,即中國—東盟商貿旅游區。
“東方沒有處在很有利的地理位置,反而使得很多原生態的東西得到了保護。”王琳表示,自己聽說了“俄查村”,便很想有機會去看一下,感受黎族文化魅力。從旅游開發角度來說,黎錦、黎歌、紋身等是一個亮點,文化內涵是海南東部地區原有的沙灘、海景無法替代的。合理開發還能起到保護作用,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東方‘白查村’和‘俄查村’為代表的船型屋代表了黎族的建筑技藝,但前幾年村民搬到離老白查村一公里遠的新房里。”梁振君提出了疑問,船型屋無人居住,許多老房子面臨修繕不利、瀕臨損毀的狀態,雖然船型屋及時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是在真正的保護方面還沒有找到突破口——如果政府從純粹公益事業的角度去投入維護好,但是沒有人參觀、沒有增加當地收入也很難做;而商家投資開發做旅游景點必然想要回報,利用這個黎族文化的賣點在哪里?
“村民可以自發組織,這批人不做別的事情,就只需要接待來村子的游客。”王琳例舉在韓國看到過的案例,“就是村子繼續保留為一個原始的部落,但是有專門的人接待游客。但還需要把游客限制在村子的某一個區域,不能讓太多的人進入,否則會對原來村子的生活產生破壞。”游客去居住不會影響村民原有的生活狀態,一方面村子保留下原生態的東西供人們互相交流不同文化,一方面滿足旅游需要為村子帶來經濟收入,不管從旅游開發角度來說還是從研究學術角度來說都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模式。
[page]
網友提問:東方將如何打造黃花梨文化?
“五月份舉辦的黃花梨文化節非常熱鬧,今后東方要如何打造黃花梨文化?”南海網主持人盧天琴選取網友較為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
“黃花梨在明朝是向宮廷進貢的珍品,采訪的一個專家說過,黃花梨長三十年只有胳膊這么大。”梁振君介紹,東方環境氣候比較干旱,黃花梨長在峭壁山上,歷經幾百年才能真正長成。東方通過舉辦黃花梨文化節其實是在替東方旅游造勢,尋找一個發展旅游的切入點。
“東方做花梨木不是砍伐,而是大力保護它、種植它。”符德紅表示,東方黃花梨有一定的儲量,但是目前只可以觀賞,不允許出賣,因為它不可再生,賣掉就沒有了。目前東方正在倡導大面積種植花梨木,這個工程已經進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前景非常好。
東方旅游需要系統推廣 盼解決招商引資瓶頸
“總體感覺東方有非常多值得去的地方,可惜沒有系統推廣,很多人想去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南海網主持人盧天琴總結了自己的感受。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總是全島最后一個看到太陽的,那種感覺無與倫比。”梁振君曾坐著快艇游覽喀斯特地貌的大廣壩水庫熱帶河谷,途中能欣賞到山水雨林,“大廣壩水庫現在歸國電海南公司管,負責人曾經給我看衛星圖,水庫是一條直線延伸的,許多旅游資源都沒有報道過,知名度不夠。”他認為要把東方旅游資源推廣出去,吸引更多有實力的開發商進行高端投資,使東方發展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新的旅游增長點。
“大廣壩景區已經列入我們十二五規劃里面了,近期總規已經做好,有關專家正在進行評審中。”符德紅表示,既然列入計劃就需要加快發展,要充分利用資源按照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要求來開發,原則是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市場需求、企業運作。
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大背景下,東方市地處海南島西部組團,定位為發展生態旅游、探奇旅游、工業旅游和濱海旅游等,東方市與西部縣市產品既有競爭,又相互區別。因此一方面要突出自身特色,尋求差異化發展路線;另一方面要融入區域間旅游協作,打造海南西部特色旅游,與東部地區形成互補和互動。不久前,儋州、澄邁、臨高、昌江、樂東、東方、白沙西部七市縣簽訂了《海南西部七市縣旅游協作區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將共同積極推進海南西線旅游和海上旅游,有序開發山區和森林旅游,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形成東西并舉、山海互補的旅游新格局。
通過規劃的指導,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由政府投資,還要繼續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通過政府的服務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客商真正注入資金來開發并且形成規模。東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也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進行運作,但過程中也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土地利用問題。“因為以前政府沒有儲備土地,而在旅游景區、景點開發過程中需要解決項目用地的問題。目前東方建設用地的面積指標有限,需要多做一些溝通工作取得省委省政府支持來突破這個瓶頸。”符德紅表示,做好這些基礎工作,近期內東方的旅游發展才能更快、更扎實一些,把三、五個知名景點、景區先開發出來,然后逐步帶動其他景區的發展。
附:東方旅游發展的定位與思路
(一)發展定位
站在海南島構建國際旅游島和加快海南西部開發建設的高度,以打造“感恩福地,花梨之鄉”為品牌統領,以娛樂休閑與商貿購物旅游為驅動雙翼,以休閑度假、民族文化、觀光探奇、休閑農業、工業旅游為骨干支撐,充分整合資源、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將東方市建設成為獨具熱帶娛樂度假氛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南旅游發展第三極、海南西部旅游中心城市。
(二)發展思路
1.近期發展目標
以設施配套、重點項目打造與品牌推廣為主要任務,初步確立旅游目的地形象,并得到國內外市場認可,逐步成為海口、三亞旅游黃金線的主要延伸目的地節點。
中央濕地公園、大田黎族風情小鎮、環東方湖主題旅游度假區、昌化江三角洲自然公園、四必灣濱海度假區、金月灣濱海休閑娛樂區、大廣壩湖濱生態旅游景區、感恩平原熱帶休閑農業發展區等“八區”項目一期工程落成并投入使用。到2015年,東方市年接待游客總數達到100萬人次左右,其中,國際游客達到2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10億元左右。
2.中期發展目標
商貿娛樂成為東方市旅游的核心產品,外向型旅游發展模式進一步確立,在此基礎上,運動養生、休閑度假、觀光體驗等產品功能得到發展,形成獨立的旅游第一目的地城市,并加強與昌江和樂東兩縣的旅游合作。
南部工業旅游區、東河黎錦基地、北黎南陽老街主題街區、日軍侵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項目落成并投入使用。
到2020年,東方市年接待游客總數達到250萬人次左右,其中,國際游客達到5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35億元左右。
3.遠期發展目標
形成以商貿娛樂為主,輔以多重功能的旅游產品綜合體系,旅游目的地地位得到鞏固,成為國際旅游島西部旅游中心城市,海南旅游發展第三極。積極參與海南省旅游市場的分工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尋求外部效益,形成環北部灣沿岸旅游的重要節點。本地旅游產業鏈全面成熟,產品開發、運作及市場營銷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2025年,東方市年接待游客總數達到500萬人次左右,其中,國際游客至少達到1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100億元左右;屆時,東方市旅游業總收入將占全市GDP的14%,成占全省旅游業總收入的4%。全市共有飯店90家,其中,星級以上80家,提供3000個旅游直接就業機會,9000個間接就業崗位。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