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尋訪革命遺址: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的起點
尋訪革命遺址: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的起點
來源:南海網(wǎng)-海南日報     作者:陳曼莉    2011-06-13

  本報記者胡續(xù)發(fā)陳耿特約記者王儀

重建的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

  本報記者王凱攝

  山高林密,夜色沉沉。

  1927年11月13日晚,一個名叫白水磉的小村莊,馮氏祠堂里悄然聚集了一群年輕人。

  海棠油燈發(fā)出微弱的光芒,卻映紅了屋里所有人的臉。一顆顆火熱的心,正為瓊崖百萬勞苦大眾尋求光明而搏動。

  這是一次重要的聚會。半年多前,大革命失敗,瓊崖地委主要領(lǐng)導核心被迫轉(zhuǎn)移到這一帶;一個多月前,瓊崖共產(chǎn)黨人打響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的第一槍,可惜兩位卓越的領(lǐng)導人楊善集、陳永芹犧牲,瓊崖革命遭受重挫。

  是時候梳理一下思路,重整旗鼓再出發(fā)了。

  “這次會議的意義非常重大。”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說,會議第一次提出開展土地革命,第一次提出開辟革命根據(jù)地,第一次提出建立蘇維埃政權(quán),是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的起點。

會址內(nèi)再現(xiàn)了當年開會的“場景”。

  瓊崖革命需要明確方向

  幾張舊桌椅,四面密不透風。楊殷、徐成章、王文明、羅文淹、陳垂斌、馮平、許俠夫、馮白駒等人圍坐一起,熱烈討論著。

  當年的樂會第四區(qū)白水磉村馮氏祠堂,群英匯聚。如今祠堂揭開了神秘面紗,后人將他們的姓名用紅筆一一記下,放在桌上,供來訪者瞻仰。

  踏進祠堂,仿佛加入了他們的聚會。那些人、那些事,就在眼前……

  瓊崖孤懸海外,信息閉塞。新生的瓊崖黨組織自誕生以來,歷經(jīng)磨難和考驗。所幸,中共廣東省委一直視瓊崖為廣東革命斗爭的重要后方,多次委派要員來指導革命工作。可是,椰子寨一役,省委派來的瓊崖特委書記楊善集已壯烈犧牲。

  一個多月后的1927年11月初,廣東省委再次派遣省委常委楊殷等來瓊崖指導工作。當時白色恐怖籠罩全瓊,楊殷只好以走江湖賣膏藥為掩護,歷盡千辛萬苦到達樂城,找到樂一區(qū)委的負責人。隨后他被帶到樂四區(qū)瓊崖特委駐地。

  11月13日晚,白水磉村的氣氛明顯緊張起來,村周圍許多人在站崗放哨。平常極少有人去的馮氏祠堂,悄悄進去了很多人。“那個時候我們村三面環(huán)水,山嶺很高,進出村只有一條通道。祠堂就在山中,非常隱蔽。”82歲的村民馮錦芳聽父親說過這事。

  村民不知道,馮氏祠堂里正在召開一個關(guān)乎瓊崖革命方向的重要會議——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

  楊殷帶來了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指示,和大家討論通過了《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決議案》。他們決定在瓊崖進一步擴大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quán),開辟革命根據(jù)地。

  會議對特委領(lǐng)導成員進行了調(diào)整,由王文明任書記。還決定將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編為瓊崖工農(nóng)革命軍,馮平任總司令,王文明任黨代表。

  “白水磉會議使瓊崖黨組織第一次把武裝斗爭和開辟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建立政權(quán)結(jié)合起來,開闊了眼界,表明瓊崖的革命斗爭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許德長說。

  掀起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

  白水磉會議召開時,村民馮增南還是個7歲大的小孩。他生長在這個光榮的村莊,命運自然與這次會議有了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我當時是勞動童子團的吹號手,經(jīng)常拿著喇叭,吹集合號、行軍號、沖鋒號。”馮增南吹號還是他的堂姐——后來的紅色娘子軍連長馮增敏手把手教會的。

  這次會議后,全瓊武裝暴動再度興起。而瓊崖特委駐地——樂會第四區(qū),積極響應會議號召,率先組織召開農(nóng)民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樂四區(qū)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權(quán)的建立,推動了武裝力量的發(fā)展,樂四區(qū)革命根據(jù)地正式形成。此后,樂四區(qū)轟轟烈烈地開展土地革命,根據(jù)地建設(shè)如火如荼。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在全瓊迅速掀起。

  馮增南清晰地記得,村里很多小孩參加了勞動童子團,大一點的參加少年先鋒隊,成人參加赤衛(wèi)隊。勞動童子團和少年先鋒隊有統(tǒng)一的制服,頭戴斗笠,穿藍色上衣、緊身藍色短褲,斗笠上分別寫著“勞動童子團”和“少年先鋒隊”;只是武器不同,勞動童子團手持木棍,少年先鋒隊則配發(fā)紅纓槍,還有一到兩顆土手榴彈。他們的職責是站崗放哨、遞信送情報。

  馮氏祠堂后面有一塊空地,是革命前輩的練兵場,至今都沒蓋什么房子,村民們準備樹碑立字教育后人。

  80多年前的每天早晨,在這塊空地上,馮增南都要抬頭挺胸,底氣十足地吹起集合號來。不一會,小伙伴們都集中到這里做體操。他最矮,只能站在隊伍的最后。

  “做體操為了增強小孩的身體素質(zhì),為將來參加革命作準備。”馮增南告訴記者,后來陽江墟上公開召開群眾集會,他和勞動童子團的伙伴們先參加體操比賽,接著跟隨大人游行示威,喊革命口號,“那時候陽江墟上到處是革命群眾,大家熱情很高,把地主老財嚇得躲在家里不敢出來”。

  樂四區(qū)可喜的革命形勢得到瓊崖特委的高度肯定。在1927年12月27日的《中共瓊崖特委給省委的報告》里,樂四區(qū)被譽為瓊崖的“小莫斯科”,1928年1月25日《中共瓊崖特委一月份總報告》里,認為“區(qū)蘇維埃最有成績者,為樂會第四區(qū)”。

  險惡環(huán)境下保住革命火種

  1927年冬,馮氏祠堂后的一個山坳里,來了一群奇怪的人,成天在那里搬弄刀、槍、火藥。好奇的馮增南常跑去看。那里是瓊崖特委軍械局,專門為革命部隊修理槍支,制造子彈、地雷等各種機械彈藥。

  軍械局的師傅們看馮增南機靈,常叫他幫忙。有一次,一個師傅提著一把剛在火上燒過的大刀,叫他握著刀柄,師傅舉起榔頭用力砸下,一時火星四起,濺到他的身上。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現(xiàn)在想來,那時我們的武器太差了。”馮增南說,手榴彈做法比較簡單。在牛奶罐里放進炸藥,用一根鐵絲從下圈到上,上面留出引線的眼。打仗時,要點燃引線,估計燒得差不多了,扔出去才能爆炸。

  小小年紀的馮增南走上了革命道路。盡管在那塊熱土上,他不時看見自己的親人和伙伴倒下。

  為了搞活根據(jù)地經(jīng)濟建設(shè),同時秘密掩護革命斗爭,共產(chǎn)黨人在白水磉開辦了集市,安插革命群眾在集市開店做生意。村民鄧大富在集市上縫衣服,真實身份是黨的聯(lián)絡員。1928年,他和年僅15歲的弟弟一起去上科村送情報時,被敵人抓獲,之后在海口遇害。

  白水磉村頭原來有一條水溝,清澈見底。溝盡頭有一間茅草屋,住著一戶姓王的人家。天黑后,紅軍戰(zhàn)士常在溝里洗澡。王姓村民便自覺地為戰(zhàn)士們站崗放哨,一有陌生人進村,他立即發(fā)出暗號,通知戰(zhàn)士們隱蔽。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常來到他家,了解當?shù)財城楹徒煌肪€等。不幸的是,紅軍轉(zhuǎn)移后,敵人一把火燒了這間被稱作“紅軍老屋子”的茅草房,村上王姓人家?guī)缀跞勘粴ⅰ?/p>

  就是在這樣的裝備和險惡的環(huán)境下,次年,瓊崖特委書記黃學增執(zhí)行省委決定,要將特委領(lǐng)導機關(guān)遷至海口。而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則堅持在農(nóng)村開展斗爭。

  1928年底,白水磉村,王文明與黃學增等北上海口的同志一一握手道別。這個一年前還為瓊崖革命指明方向的地方,竟成了革命者的永別地。

  隨后不久,遷至海口的特委領(lǐng)導機關(guān)遭敵黑手,黃學增等人遇害。王文明則堅持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精神,帶領(lǐng)600多名革命志士,轉(zhuǎn)戰(zhàn)母瑞山,開辟新的革命根據(jù)地,瓊崖革命的命運又有了新的轉(zhuǎn)折。(本報嘉積6月12日電)

[page]

  先輩熱血撒精神世代傳 白水磉村民自己想辦法重建會址

  本報記者胡續(xù)發(fā) 陳耿 特約記者王儀

  兩年前,瓊海市陽江鎮(zhèn)江南村白水磉村民小組后的荒坡上,雜草叢生,只有一塊石碑豎立。如今,這片荒坡上蓋起了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和紀念館兩座主體建筑,周圍是花草苗圃、池塘和一些附屬設(shè)施,占地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

  “我們村沒有‘等、靠、要’,村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發(fā)重建起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目的只有一個,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教育子孫后代。”71歲的馮錦健老人自豪而又認真地對記者說。

  村民成立籌建小組重建會址

  這是一處二進式建筑,第一進為會址,墻上貼有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樂會縣委成立等歷史事件說明,以及為革命流血犧牲的二十多位村民簡介;后進是紀念館,陳列著鏢槍、草鞋、舂米石等革命者當年用過的物品。

  1989年,當時的瓊海縣政府就將這里列為該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又立起石碑,進行保護。但是,和很多地方一樣,在各類開發(fā)如火如荼時,紅色資源卻很少進入投資者的視野。白水磉村民最終決定自己想辦法,恢復重建革命會址。

  “父親那一輩人很偉大,為革命連生命都可以犧牲,這樣的精神我們有責任讓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而且我們村曾經(jīng)是瓊崖特委的駐地,楊善集、王文明等特委領(lǐng)導都在村里開過重要的會,我們沒有理由不恢復重建。”82歲的村民馮錦芳老人激動地說。

  可是沒有資金,沒有規(guī)劃,光有干勁還不行。村民們一合計,決定成立白水磉革命會址籌建小組。

  困擾重建的最大問題是資金。作為“財務總監(jiān)”,退休老干部馮增云積極奔走呼吁,向社會各界募捐。令他和村民們感動的是,獲悉白水磉村自發(fā)重建會址一事后,市里、省里甚至中央有關(guān)部委等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瓊海市政府及相關(guān)部門撥款9萬元作為重建啟動資金,水務、法院、國土、地稅、陽江鎮(zhèn)等近20家單位,以及一些企業(yè)家、離退休干部等紛紛慷慨解囊,支持會址重建。

  “現(xiàn)在生活好了,這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的功績。重建會址也是我們的義務。”談及捐款,許多單位和個人的看法都驚人的一致。

  就這樣,村民們靠四處募捐和自發(fā)捐款,籌得50多萬元,2009年7月1日修復工程動工,一年后紀念館初步完工。

  男女老少無償投工投勞

  為了重建會址,村民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未索要過一分錢。需要人手時,只要通過高音喇叭一呼叫,很快就會有許多扛鍬帶鏟的村民前來,一直干到完工。為了修路,家庭并不富裕的馮錦健主動砍掉幾株椰子樹,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行動,阻擋道路的障礙一天就打通了。很快,一條通往村外的路順利開通。

  “這里每一塊石頭、每一棵草木,都凝結(jié)著村民們的辛勤汗水。”馮增云怎么也不會忘記,去年清明節(jié)時,村民們打算清理紅軍曾經(jīng)沐浴過的池塘,并準備立碑圍石加以修繕。但是池塘上游是瀑布流水,堵水施工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得知消息后,全村幾乎所有在家的村民都跳進了池塘,堵水、清淤、圍石、立碑,小到十多歲的少年,上到八十多歲的老人,從早晨6點到晚上10點,村民們連續(xù)干了兩天。完工后,大家拍拍身上的泥土,各自回家了。

  陽江鎮(zhèn)委書記李德對記者說,白水磉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已經(jīng)成了陽江鎮(zhèn)一處重要的革命遺址,成了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tǒng)的重要場所。自去年7月初步建成以來,這里已接待40多批約600名黨員干部、學生、游客參觀。(本報嘉積6月12日電)

相關(guān)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fā)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美女bbbb精品视频| 拍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99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人|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