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的道家儀式祭祀南海與南海龍王。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人和諧,家幸福,國安泰,民安康!”農歷二月初二,此時正值驚蟄,大地轉暖,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萬物要在這一天活動。自2005年開始,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都會舉辦中國三亞龍抬頭節。每屆龍抬頭節的核心活動是南海龍王暨南海祭祀典禮,典禮以傳統的道家儀式祭祀南海與南海龍王,并融入海南本土民俗祭海禮儀。此后不斷延伸、擴展,將中國古代的四海之祭、現代海洋文化意識、海洋國土觀念融匯灌注于傳統祀典之中,著力從理論和形式上提升這一淵源文化傳統,鍛造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
2005年,大小洞天旅游區策劃嘗試舉辦首屆“二月二龍抬頭節”。為便于推廣,首次將祭海與祭龍結合起來。從那年起,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辦龍抬頭節便成為大小洞天一個節慶活動并延續至今。
第二屆龍抬頭節繼承了第一屆的形式。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在第三屆龍抬頭節儀式上宣讀了“藍絲帶”海洋保護倡議書。

參加世界先生總決賽的代表參加第三屆龍抬頭節。
2007年第三屆龍抬頭節,大小洞天景區做出大膽的創舉——成立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將環保這個時髦的主題與古老的龍抬頭節結合起來,提出“保護海洋環境、弘揚海洋文化”主題口號,號召全社會一起來保護龍的故鄉、人類的家園——藍色海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在第三屆龍抬頭節儀式上鄭重宣讀了“藍絲帶”海洋保護倡議書,活動還吸引來了眾多參加世界先生總決賽的代表,這不僅給傳統文化注入了環境保護的時代元素,景區的文化內涵也更加飽滿,也為三亞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公益活動、節慶活動的品牌,為提升三亞作為旅游城市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做出了積極嘗試。
2008年第四屆龍抬頭節更加突出了藍絲帶海洋保護的主題,主要有“藍絲帶”海洋保護圖片展和啟動“藍絲帶”海南行活動,在海南多地推出海洋保護主題宣傳活動,圖文并茂地向海南人民及游客宣傳海洋保護知識,現場派送“藍絲帶”宣傳資料及紀念品,讓更多的人了解海洋、保護海洋。同時,配合“藍絲帶”海南行活動,“藍絲帶”海洋保護文藝宣傳演出在三亞大東海、博鰲與海口進行,通過特色舞蹈與音樂傳遞海洋保護理念。

南海龍王祭祀典禮。

傳統的道家儀式祭祀南海與南海龍王。
2009年第五屆龍抬頭節的最大亮點是,首次將民俗廟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納入這一民間傳統節慶活動中。廟會分為民俗表演、服飾展示與海南小吃等內容,集中展現海南本土民間藝術與習俗,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賞到海南獨特的文化魅力。除此之外,還專門展出了130幅海南各地祭海主題的圖片。
第六屆龍抬頭節祭祀南海系列活動主題為“祭祀南海·弘揚民俗·祈愿和諧”。沿承了南海龍王暨南海祭祀大典、二月二海南民俗廟會、海南祭海民俗圖片展等活動形式。另外還組織了驚蟄運起、登頂鰲山活動。
從2011年第七屆龍抬頭節起,大小洞天在傳承傳統文化、提升景區文化內涵上作出新 的嘗試。道文化音樂會在第七屆龍抬頭節首次亮相,道家弟子為海南人民精心演繹了一場道文化音樂會。這一屆龍抬頭節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不僅沿承了二月二海南民俗廟會、海南祭海民俗圖片展,著力打造海南民俗文化展示平臺,并主推洞天“養生大講堂”,立足海南地域特色,結合道家養生文化,講解傳承傳統養生文化。從這一屆起,“洞天大講堂”逐漸被大眾認可,成為大小洞天景區挖掘自身景區文化內涵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舉措,并形成獨特的節慶品牌。2012年第八屆龍抬頭節,邀請于丹老師親臨三亞講解中國傳統文化,著實讓市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道文化音樂會在第七屆龍抬頭節上首次亮相。
經過多年打磨,大小洞天旅游區已成功將龍抬頭節植入普通百姓家庭,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斷增加其活動內容,豐富擴充新的文化內涵,使此習俗更具地方特色、更具時代特色。
2013年3月13日,第九屆中國三亞龍抬頭節將在三亞大小洞天景區舉行,南海祈福盛典、洞天大講堂、二月二海南民俗廟會、旅居海南書法家書畫圖片展、驚蟄運起·登頂鰲山等系列活動,黎苗歌舞、儋州調聲、臨高人偶戲、崖州民歌、黎錦服飾等海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瓊劇、八音樂舞、鼻簫、哩咧、樹葉演奏等海南民間特有的藝術形式,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各地小吃,獨具民族風情的服飾都將在這里集中展現,展現海南民俗的豐富形式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