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主場系列活動在海口舉行。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刺繡技藝傳承人在現場展示自己的技藝,吸引市民圍觀。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1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進一步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特色,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10日晚,“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主場系列活動在省文體公園省歌舞劇院廣場舉行。
啟動儀式上的臨高人偶戲表演。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啟動儀式上的舞蹈表演。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自2006年以來,文化部連續11年舉辦“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對于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6年9月,國務院批準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的申請,決定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活動現場為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授牌。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啟動儀式上,海南省文體廳相關負責人為剛剛公布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授牌,同時舉辦第四屆海南民間傳統技藝大展,傳統音樂、舞蹈、戲劇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觀眾展現出海南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第四屆民間技藝大展有42名傳承人參加,涵蓋了海南省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三大類別的展示、展銷,共計31個項目。傳統戲劇將有瓊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育明老師的現場演唱,還有儋州調聲、海南八音演奏等形式多樣的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海南省五批共82項非遺名錄項目。
黎族傳統織繡傳承人在現場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黎族藤竹編傳承人在現場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鉆木取火傳承人在現場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樹皮布傳承人在現場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現場還有省郵政集團為群眾免費寄送海南省非物質文化明信片,“傳遞南海文明,傳承文化遺產”將祝福寄給親人;文化服務志愿者向觀眾免費發放“非遺口袋書”,宣傳《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及《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
海口市民免費寄送海南省非物質文化明信片,將祝福寄給親人。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海南省五批共82項非遺名錄項目。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在海口騎樓老街、三亞、保亭、五指山、白沙等市縣將結合本地特色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在5-6月期間,海南各市縣及有關單位將開展、儋州調聲、傳統瓊劇藝術展演、椰雕技藝展、黎族織錦大賽、公仔戲展演等,全省各市縣共有各類活動90多項,引導市民、游客參與到傳統技藝體驗、傳統美食品嘗、傳統戲劇和音樂類展演等活動中,增強群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本次活動由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主辦,海南省群眾藝術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