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辛丑牛年已到,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依然繞不開吃的話題,汪琬一句“錦袍繡箙月中明,牛肉粗肥挏乳清”更道出牛年必做的一件事兒:吃牛肉!
蒸、煮、烤、涮通通齊全,足以見人們對于牛肉的熱愛不分地域。對于吃“牛”這件事,海南人也是非常“牛”的。不管是砂鍋煲里的醇香牛腩,還是鐵板上的鮮嫩牛肉,抑或是帶著竹筒清香的小黃牛,都是在瓊島不可錯過的美食。
定安仙溝牛肉 只為“會跳舞”的新鮮
每天飯點前,位于定安縣定城鎮思源路的仙溝牛肉美食一條街熱鬧非凡,路邊一側成排的牛肉攤不時傳出叫賣聲,另一側的餐飲加工店內,也在為即將到來的生意忙碌著。
海南定安仙溝,這里的百年牛市,是海南現存最大的活牛交易市場。如今圍繞仙溝食品站牛市屠宰場為中心,周邊的街道兩旁衍生出十余家牛肉攤和60多家牛肉加工餐飲店。
仙溝牛肉。記者 張杰 攝
定安牛肉之所以出名,主要就是因為現宰現買現吃,講究的就是一個新鮮。活牛宰殺完后,牛肉便送到屠宰場外面的攤位上售賣。食客在攤位上買到現殺的牛肉,轉身就可以到對面的餐館烹飪品嘗。因為牛肉新鮮到可以看到肌肉在跳動,所以也被稱為“會跳舞的牛肉”。
仙溝牛百葉。記者 張杰 攝
定安“跳舞”牛肉的美名口口相傳,吸引周邊市縣的人們專門驅車來此品嘗美味,每到飯點,附近的街面上總是停滿來購買牛肉的食客的車輛。
定安最流行的牛肉吃法是用子母鍋,可以煎也可以涮。中間的子鍋烹煮著清甜的牛肉高湯,用來涮牛肉。外圈的母鍋被鋪上一層燒烤紙,用來煎烤牛肉。因為吃法不同,切出來的牛肉也不一樣,用來煎的牛肉要切成薄片,用來煮的牛肉略帶肥花,成條塊狀。切成薄片的牛肉用醬料腌過,在煎鍋上兩邊煎至變色,蘸上店家特制的什錦醬,牛肉入口彈牙,那感覺就兩個字:鮮和嫩。
煎制腌過的仙溝牛肉。記者 張杰 攝
除了涮和煎,各餐飲店也提供熱菜,比如香煎牛肝、炸牛排,牛排兩面金黃,極為入味。再來一份定安菜包飯,新鮮的菜葉包著入味的米飯下肚,滿滿的幸福感。
瓊中小黃牛 一方水土一方風味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靈,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生產出來的牛肉口感也不同。海南黃牛又稱高峰黃牛、雷瓊牛,詞條收錄于《中國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瓊中、東方、儋州、澄邁、定安等地,以散養為主。瓊中是傳統的養牛縣,養牛歷來是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撐和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瓊中各色佳肴中,首推小黃牛肉。養殖戶會把小黃牛放到山上去,隨它們漫山遍野地玩鬧嬉戲,這些牛很挑嘴,只吃陽光下有露水的草葉,只喝山里流動的泉水,因此牛肉別有一番風味。這種牛也被戲稱為“不回家的小黃牛”。
紅燒瓊中帶皮小黃牛。(資料圖片)
在這里,農民習慣把小黃牛放養在海拔700米以上的荒坡上,常年任其自由自在生長,以吃樹葉為生。大約隔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主人才會上山,用各家獨有的方法召喚頭牛,領著牛群來到固定的地方吃鹽巴。為什么要吃鹽巴?據說,這樣一來可以幫助牛健胃助消化,二來可以補充牛仔生長日常所需的微量元素。
由于野生放養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當地人愛把小黃牛肉稱為“鹿肉”“野牛肉”。以小黃牛肉為食材的牛腩煲,受到食客熱捧,很多老饕甚至不辭辛苦在假期專程趕到瓊中,只為那一口美食。
當地人非常精通牛肉做法,炒、煎、煸、烤各有特色,味道俱佳。如干煸做法,由于肉質好,不需要太多調料和加工,炒時加入海南的山柚油,撒些芝麻和香菜,肉味鮮美。如果享用牛肉火鍋,味道更鮮美,還要帶皮吃,因為這種小黃牛的牛皮脆而爽。而黎族人的傳統則是將牛肉穿串架在木炭上烤,吃起來也是風味獨特。
如今,瓊中、五指山、保亭等市縣的賓館飯店紛紛推出了小黃牛的新做法。如在傳統做法上升級而成的竹筒牛肉是將牛肉切碎倒進竹筒,放入黑胡椒、咖喱粉、香茅粉等作為調料,烤上15到20分鐘,待水分剛好干的時候,香噴噴的竹筒牛肉就烹飪成功了。
?五指山炸牛排。李子兄弟 攝
海口牛腩飯 最是人間煙火氣
論冬日里的第一口牛肉,那必須是入口軟爛但嫩而不腥膻的牛腩。不過,烹制牛腩并非易事,牛腩雖瘦但筋多膜密,若不能細細料理,則會化為又干又柴的老肉。
牛腩,是牛肚子上的肥肉,并不如其他部位的牛肉值錢,因此受到平民百姓的喜愛,亦成為街市一景。牛腩飯何時在海南風行已經難以考證,但應該是海南最早的“套餐”之一了。
雖然全國各地的牛腩飯很多,但海口的牛腩飯有自己的特色:清淡、鮮甜、簡單、樸素。在海口,牛腩飯是一個隨處可見的美食快餐,在人氣旺的地帶,甚至每隔十幾米就可以看到這類飯館的招牌。通常這些店的門面都很小,大多是老街老店,許多甚至連店面都沒有,直接就擺到街上來了,支起幾口熱氣騰騰的大砂鍋,擺上幾鋪座椅板凳,就可以開攤。置于店鋪最前面的一定是幾口砂鍋,底下用文火煲著,食材在里面不緊不慢地燉著,誘人香味隨風在街上飄散彌漫,聚攏著三三兩兩聞香而至的食客。
鹵水牛腩飯。李子兄弟 攝
這種牛腩的制作通常要花費兩天時間,店家采用最上等的牛腩肉切成塊,加入適當的配料和中草藥慢慢燜煮。到了店里坐下后,只要跟店家小妹說要牛腩飯,她就會拿出淺口碗,舀出香氣四溢、軟爛可口的牛腩,再澆上濃郁湯汁。隨后,添上一碗清湯和白米飯,一套牛腩飯就做好了。比起肥碩飽滿的牛腩,清湯看起來十分簡單:上面浮著一層薄薄的油星子,點綴著幾點蔥花或者本地酸菜,清淡又解膩。米飯也必須是海南本地米制作而成的。米飯端上來時,粒粒分開,吃起來略有點咸味。牛腩入口時沒有一絲異味,滿口都是牛肉的清香和鹵味的濃郁,這樣的飯和牛腩放在一起,簡直是絕配。
這類小店往往還經營著豬雜、牛雜、五花肉、芋頭梗、酸竹筍、炒空心菜、炒豆芽、西瓜皮、酸菜等各種家常菜,都是事先已經烹飪好的,即點即上桌,說它是快餐也一點不為過。但千萬不要因為它的簡單隨性而輕視,恰恰是這最質樸的市井味道才能真正迎合海口人那挑剔的舌尖味蕾,網羅住海口人的胃,承載著最能撫慰人心的城市煙火氣。
牛肉干里的海南味
提到牛肉美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嚼勁十足的牛肉干。根據地域不同,西藏、內蒙古、四川等地的牛肉干做法各具特色。在海南,一些歷久彌新的牛肉干品牌,也讓人們品出不一樣的海南味道。
錦山牛肉干
關于錦山牛肉干的記載始于民國初年。勤勞的文昌錦山人下南洋謀生,一路乘船漂洋過海,歷經數十日甚至數月才能到達目的地,為了方便攜帶口糧,他們制作了輕便耐吃的牛肉干,帶著家鄉味道“闖南洋”。
古法技藝代代傳承,制作牛肉干有選肉、切塊、配料、腌肉、熬煎、曬干、烘烤等工序。制作錦山牛肉干,必須選取牛腿肉。先將牛肉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切成小塊,再用醬料腌制,進鍋燉煮。出鍋后,再用花生油和配料翻炒燉好的牛肉塊。炒好后,適度曬干,曬后又放回鍋里再用小火烘烤。經過慢火熬煮和反復曬烤制作而成的錦山牛肉干干濕適宜,搭配蘸醋和辣椒配成的佐料,吃起來別有風味。
瑞溪牛肉干
在澄邁有一種說法,如果想要區分哪一種粉是澄邁風味的,一定要看里面有沒有牛肉干。瑞溪鎮牛肉干的生產已有上百年歷史,以酥香可口、回味甘久而聞名。
瑞溪制作的牛肉干用水牛肉或黃牛肉都可以,但要選購肥壯的老齡牛的精凈肉。配料為花生油、醬油、香料、姜、蒜頭、糖、酒、胡椒粉等。在瑞溪牛肉干制作過程中,切片刀工十分講究,切片完成之后,牛肉成薄片并呈“Z”字型,吃起來肉脆味美,香甜適口,細啃慢嚼更是津津有味。
澄邁瑞溪鎮牛肉干和臘腸的生產已有上百年歷史,兩特產以其獨特的工藝和口味馳名,瑞溪牛肉干、瑞溪粽子和瑞溪臘腸也被稱為瑞溪“三寶”。
中華最牛美食
隨著生肖牛年來臨,生活中的各個地方都充滿了牛的元素,寓意新的一年牛氣沖天。在我國,不同地域的牛肉美食各不相同,蘭州牛肉面、西安臘牛肉、長沙小炒黃牛肉、潮汕牛肉火鍋、樂山蹺腳牛肉……一道道牛肉美食的坊間故事,蘊含了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你打算選哪一種一飽口福呢?
蘭州牛肉面
蘭州牛肉面家喻戶曉,幾乎全國各地都有蘭州拉面館。不過在蘭州本地,卻并沒有拉面的說法,這道美食在當地就叫牛肉面。蘭州牛肉面的面條種類較多,有大寬、二寬、韭葉、一窩絲、蕎麥棱,也有二細、三細、細、毛細等,食客可隨愛好自行選擇。此外,還具有“一清(湯)、二白(蘿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五黃(面條黃亮)”的特點,香氣撲鼻,誘人食欲。
潮汕牛肉火鍋
只要提起潮汕,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已經開滿大江南北的“潮汕牛肉火鍋”店。潮汕人對牛肉的偏愛是毋庸置疑的,牛肉火鍋遍布大街小巷,吊龍、匙柄等部位的牛肉端上來,凸顯著潮汕人對風味的極致追求。牛肉火鍋除了那些十分講究的潮汕牛肉部位外,一定還與聞名遐邇的牛肉丸連在一起。爽口彈牙、柔韌十足、鮮嫩美味的牛肉丸絕對讓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樂山蹺腳牛肉
四川樂山聞名全國的美食有很多,譬如甜皮鴨、蹺腳牛肉、缽缽雞、豆腐腦、葉兒粑等。其中,蹺腳牛肉最典型。蹺腳牛肉最初是販夫走卒的美食,飯館條件十分簡陋,只有一張方桌,沒有凳子供客人落座,不過桌下有根橫木,可以供客人蹺著歇腳,后來這道美味得名為蹺腳牛肉。現今蹺腳牛肉的做法層出不窮,經過改善之后牛雜更入味湯更鮮香,湯底的做法也越來越養生。蹺腳牛肉又以蘇稽蹺腳牛肉味道略勝一籌,只有4萬人的蘇稽鎮,約有100家蹺腳牛肉門店。
原標題:海南牛滋味 你愛哪一口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