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爸啊,阿婆來,雞仔吱吱不上宰,肉在市,魚在海,醋瓜帶藤是人的……”
聽到這首海南話加普通話歌曲《阿婆來》的瓊北一帶的海南人,肯定會有一種異常親切的感覺。這是一首流行于網上的海南話歌曲之一,近幾年來,從網絡上、在大街小巷中,人們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翻唱或原創的海南話歌曲。自從省委宣傳部2年多以前啟動“頌海南”工程以來,海南的本土音樂創作和傳唱有了原動力,本土音樂開始在海南島漸漸熱絡了起來,海南話歌曲這種方言音樂也迎來了新的春天。
方言音樂漸成時尚
海南話歌曲的興起并非一朝一夕,早在磁帶流行的時代,梁丹青、馮磊演唱的海南話歌曲已被不少海南人所熟知,并在街頭巷尾傳唱。梁丹青的《父母的叮囑》、《海南,我可愛的家鄉》,馮磊的《三姐》、《老家海南》等,都是那時海南話歌曲的經典。這兩位海南話歌曲的原創者兼演唱者每有新歌一出,都迅速擁有了一批歌迷,可惜先后由這兩人刮起的流行風只有一陣,便漸漸地平息,之后是很長時間的沉寂。
是網絡,為海南話歌曲的發展重新注入了活力。2005年年初,一位網名為“慘叫的烏鴉”的海南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他根據《老鼠愛大米》改編翻唱的歌曲——老鼠愛大米海南話——打獎版,演唱者運用海南特有的俚語,將最本色的生活溶入了歌曲當中,將歌曲演繹得詼諧逗趣,讓聽者倍感親切,忍俊不禁。這首網絡歌曲的火爆,唱響了海南話翻唱歌曲的序幕。此后,同類作品便如雨后春筍般在網上涌現,帶起了海南話原創及翻唱的網絡流行風潮。諸如金安仔、流星阿文、六弦老貓、合法搶劫、紅樹林de落葉、黑仔等有志于創作海南話音樂的有才華的年青人,很快就出現在網上,海南話歌曲也呈現出各種風格齊放的局面。
據了解,在收集海南話原創或翻唱歌曲的平臺中,南海網的“海南本土音樂第一站”是最大的,許多網友在上傳或者下載歌曲時都會將這里做為第一選擇。記者在網上看到,海南本土音樂第一站這個下載平臺總共收錄了140多首海南話歌曲的視聽與下載服務,并且歌曲的數量還呈頻繁更新的狀態。這些海南話歌曲的下載量,少則有幾百,多的甚至上萬。比如《小仔屎》、《單身老人》、《月娘照溪水》等歌曲,受到了網友們的熱捧。
流行總是與時尚掛鉤的。將海南話歌曲下載為自己的手機鈴聲,或者選擇海南話歌曲作為手機的彩鈴也已經成為時下海南青年的時尚之一,在逛街的時候記者就聽過好幾回。記者從南海網的工作人員處得知,目前中國聯通已與南海網接洽,擬將海南本土音樂第一站內一些人氣較高的海南話歌曲做為彩鈴推出。
鄉音喚起鄉情
在創作海南話歌曲時,許多創作者都著重表現了海南的本土文化。比如《十年》之海南文昌話——“農民發跡版”歌頌了海南農民勤勞致富的歷程;“海南話翻唱:兩只蝴蝶——海南臺風版”則再現了達維臺風來襲給海南造成的嚴重破壞,唱出了受災民眾的心聲;《惱人的鞋扎》以形象的比喻,唱出海南人自強自尊的精神風貌。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眾多的海南話歌曲原創者中,金安仔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真名叫徐開飛的金安仔出生在海南澄邁縣的金安農場,因此,他在給自己取網名時就叫金安仔。后來他干脆將金安仔改成了他的藝名,以懷念養大他的澄邁縣金安農場那一方水土。金安仔的原創海南話歌曲之路開始于他在外求學之時。也許是遠離故鄉產生的那種思念之情,金安仔創作的每首海南話歌曲都是關于海南的風光、市井生活、鄉村風情、愛情……真正在海南生活過的人,在他海南風情畫似的歌詞里,總能感受到海南的普通生活與情感。
金安仔的感言“好聽不過母語”也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比如網名為“家在福山”的網友就感嘆道:也只有到外地后才能深刻的體會出這種感受。正是由于這種歸屬感和親密感,吸引了一大批的海南話歌曲愛好者。記者在幾個有收錄海南話歌曲的網站和一些專門創作海南話歌曲的網友的博客上的回帖中看到,不但是國內的海南籍人,甚至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一些海外瓊籍鄉親也對海南話歌曲鐘愛不已。用熟悉的鄉音演唱的歌曲,喚起了人們的鄉情。
海南話歌曲需多方扶持
面對網絡出現的這種熱潮,有些人大呼,海南話歌曲的“黃金時代”到來了。可在海南本土音樂第一站的編輯心然看來,這種本土方言音樂的發展仍然需要多方的扶持。
心然說,目前海南話音樂創作人的群體依然很小,專業創作的音樂人很少,大多都是屬于“玩”海南話音樂的非專業人士。一位天涯社區的網友曾頗有見地地指出: “要創作出既有特色又動聽的本土音樂,創作人員就必須深入的了解海南傳統文化的淵源、了解海南音樂的發展歷史,到農村去體驗生活,去感受傳統節日的那種音樂氛圍,去體會傳統音樂的原始韻味,去感悟人性最原始的真善美,再加上創作人員的專業功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創作出好的音樂作品。”不專業依然是海南話歌曲創作的弱項。此外,經費短缺也制約了海南話歌曲的發展。一些有志投身于海南話歌曲創作的網友曾感嘆,瓊劇有政府的扶持可以“活”下去,而海南話歌曲的創作,如果繼續是這樣由網友自己屬于玩票性質地進行創作的話,維持下去的時間就不會太長。
盡管存在著種種問題和憂慮,有很多人依然在堅持,因為海南的本土文化依然有著獨具魅力的獨特性。“方言土語生珠玉,古調新聲入剪裁。老輩耕耘新輩繼,海南應有百花開。”這是1957年5月30日,中國著名戲劇家田漢吟詠瓊劇的一首詩。心然說,作為一個海南話歌曲網頁的編輯,她真希望海南話歌曲也像瓊劇一樣,得到方方面面的足夠重視,有更多的人伸出手來扶持它的發展。作者: 許春媚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