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聲雷動,嗩吶齊鳴,鑼聲鏗鏘,管笛悠揚。時而氣勢磅礴,雄壯遼闊;時而輕巧靈動,流暢明快。樂器表面并不光鮮,有的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經由他們的雙手的調撥,美妙的音樂宛如天籟。
9月29日上午,美蘭區靈山鎮民間大八音樂隊赴桂林洋農場演出,演出的地點選在農貿市場。一大早,大榕樹邊圍滿了四里八鄉的鄉親,他們當中很多人是海南八音的鐵桿樂迷,有些則是聽到音樂后被吸引到這里。一邊是市聲喧囂的農貿市場,一邊是18名民間藝人彈奏的富含漢唐以來中國古音樂遺韻的海南八音,隨著音樂節拍,很多觀眾進入了如醉如癡的狀態,讓人感到了一種別樣的民俗風情。
長期浸染在八音古樂中的樂隊指揮黃茲合先生說,海南八音是海南器樂的主要品種,因采用八類樂器演奏而得名,八大樂器為弦、琴、笛、管、簫、鑼、鼓、鈸。美蘭區靈山鎮是海南民間八音樂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植根在群眾之中,它所保留的濃郁鄉土氣息等原生態特征,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海南八音和海南地方戲劇一樣是海南人悠閑生活、內心世界的寫照。當天晚上,海甸二東路過港村村頭,大致坡總工會瓊劇團正在這里為舊城改造社區演出瓊劇《紅淚影》。這是一部反映家庭倫理的新編時裝瓊劇。從北京來海口度假的王先生,一邊看戲一邊品茶,他說這種感覺太愜意了。當聽說男主角徐德強,以年薪近13萬元“轉會”到了大致坡總工會瓊劇團時,他不停地感嘆瓊劇古老而又常青的藝術生命力。他說,第一次到海口度假,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濱海風情,還體驗到了海口獨特的民俗文化,真是不虛此行。
兼容并蓄造就海口獨特風情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文化信息的承載最為密集、情感色彩最為濃烈、記憶傳承最為有力的,當屬一方的民俗文化。
市文物局局長張昆榮認為,海口歷史文化名城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內容豐富、兼容并蓄的傳統文化特色。海口的城市文化具有多元化特色,是全國著名的移民城市。各朝各代都有大批移民在此定居,他們既帶來了中原先進的農業文化,又保留了濃厚的先祖地域文化特征、風俗習慣。瓊州府城和海口古城的街道、里、坊、村多數為某一姓氏聚集地,世代因襲,逐步向周邊發展,也常因某一氏族中出現過一位名人、一件故事而成為這條街道、坊、里的名稱,如尚書街、文莊路、忠介路、達士巷等都分別以明代瓊籍著名人物丘濬、海瑞、鐘芳的官職、謚號、尊稱命名。
海口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古風醇厚,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海南八音、海南公仔戲、龍塘民間雕刻藝術、府城元宵換花節、新坡軍坡節等,這些都是海口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建筑構件”。
近年來,海口旅游引入了許多民俗文化因素,除了讓游客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外,還策劃包裝一些高水平的文化民俗演出,讓游客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感受到當地的民俗文化,受到了游客的熱捧。
海口主要民俗文化活動
瓊劇
瓊劇又名海南戲,是海南省的地方劇種。與粵劇、潮劇和漢劇同稱為嶺南四大劇種。據說它出現于明代,在海南流行的雜劇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弋陽腔支系的地方劇種。
府城換花節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夜,瓊山區男女老少總要參加換花活動,表達對來年生活的美好祝愿。這一民間傳統活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新坡鎮軍坡節
在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每年農歷二月初六到二月十二,人們會模仿當年冼夫人帶兵出征的壯觀儀式出行,俗稱“裝軍”或“軍坡節”。
海南八音
海南八音是海南器樂的主要品種,它因采用八類樂器演奏而得名。海南八音的樂曲非常豐富,分為大吹打、鑼鼓清音、清音和戲鼓四類。
海南公仔戲
海南公仔戲,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戲曲表演藝術品種之一。它融文學、美術、音樂、戲曲為一體,是民族藝術的瑰寶,具有較高的審美、娛樂和社會等價值。 作者:光明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