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起源:產生于漢代,到了唐、宋以后中國造船技術高度發展。船大可經風浪,加之有羅盤針,各國商船如:中國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商船便經常往來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間,頻繁地進行航海貿易。元朝時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由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又由"海上絲路"返回本國的,他的游記里記載了沿途南洋和印度洋海上的許多"香料之島"。
2) 貿易商品:中國的絲帛、瓷器、陶器、銅器、鐵器、漆器、銅錢、茶葉、藥品及棉布等輸出到歐亞非,換回珠寶(象牙、犀牛角、珍珠、玳瑁、琥珀、瑪瑙)和香料(宋朝又稱"香藥",泛指胡椒、檀香、麝香、龍腦、乳香、丁香、沉香、木香、肉豆蔻、安息香、沒藥、蘇合油等)等奢侈品。
3) 四大港口: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番禺(廣州)。
4) 發展高潮:明朝。鄭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1433年)明永樂年間,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后共7次。1492年哥倫布才到達南美洲),率軍2.8萬名、船62艘,由江蘇劉家港(現瀏河鎮)出發,經海路到達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半島、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曼、也門、沙特和東非的索馬里、肯尼亞,用攜帶的金、銀、手工業品,交換回珠寶和香料、蘇木(藥材、貴重紅色染料)等奢侈品。
5) 結束:明、清兩代政府為控制對外貿易和防范海外勢力入侵,對民間的海上貿易實行時禁時開。結果事與愿違,明朝"海禁"造成東南沿海倭寇和海盜盛行,武裝走私和搶劫商品現象成風,明政府只好開禁。清朝施行"閉關政策",:西方國家在輸出大量銀圓購買中國商品的同時,因無法建立平等互利的自由貿易關系,而出現了巨額貿易差額,于是英國方面違背中國官方的禁令,非法大規模向中國傾銷鴉片以追逐高額利潤,扭轉貿易逆差,最終導致了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代表的禁煙運動作為導火線,引爆了1942年開始的鴉片戰爭。"海上絲綢之路"也從此徹底走到盡頭。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