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鶯歌海鹽場
這些堆放好的粗鹽并非全是銀白色的。
來到鶯歌海鹽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鹽海。渠道縱橫井然有序,片片鹽田銀光閃閃,水泵房池星羅棋布。座座鹽山,此起彼伏。遠遠望去,幾位工人正在一幅銀色的世界里忙碌。
鶯歌海鹽場位于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南部的海濱,是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也首屈一指。從西線高速路黃流路口下,轉海榆西線大約兩公里就可以到鹽場大門。西環鐵路在黃流設有站點,離這里約兩公里,目前還未開通客運。
鶯歌海鹽場建于1958年,總面積3793公頃,年生產能力25萬噸,最高年產30萬噸。主要產品有粗鹽、日曬細鹽、日曬優質鹽、粉洗精鹽等。鹽場建在海山之間,尖峰嶺的連綿群山擋住了來自北方的風雨,使這里長年烈日當空,持續地向地面噴灑光熱。大量蒸發水分,加之這里的海水含鹽度高,造就了此地得天獨厚的海鹽生產條件。
《鶯歌海鹽場志》記載:日軍侵華前就想著手開發鶯歌海鹽業。1941年,三井洋行董事長滕枝得一曾率日本海軍特務部臺灣專賣局技師山田貢,來實地考察,編制了鹽場的開發計劃。1942年開始,日本海軍特務部主持,會同鹽業會社,在這里開展大規模的勘探,計劃建設年產34萬噸—41萬噸的鹽場,并抓來勞工施工修建。由于抗日武裝力量的打擊,工程進展緩慢。到日本投降時,3年時間里只打通了一條小納潮溝。
國民黨統治時期,財政部部長宋子文也曾成立鶯歌海鹽場籌建組織,并曾向海外集資建鹽場。但派到海南的工程技術人員未進行實地勘測,僅根據日本人的一些零星資料閉門造車,方案根本沒法實施,更由于政局動蕩,計劃終成泡影。
直到1955年,新中國的技術工作人員進入,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全面勘探,并于1958年動工修建當時我國南方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鹽場—————鶯歌海鹽場。
在鹽場,游人可以參觀富有情趣的制鹽工序,漲潮時,海水從納潮口閘流入儲水湖,通過揚水站,再流過初、中、高級蒸發池,海水濃度便逐級升高,成了人們平常講的鹵水。鹵水進入結晶區,就在那里飽和結晶。每天下午一輛輛收鹽機忙著收鹽,機后鏟起一道道雪白的鹽花,機前的旋轉刀片,迅速地把鹽搗碎,鹽粒通過自動傳送帶進到機倉里,運到池畔,堆成一座座連綿不絕的小鹽山。這些優質鹽,通過場區十多股火車道源源不絕地運往島內外。(王凱)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