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空礦區有的通過植樹造林,披上了綠裝;有的通過土地復墾,變成了耕地;有的通過治理,則成為旅游景點……海南省因地制宜,多渠道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提供的數據顯示,近3年來,全省已投入資金3392萬元,治理面積約13100畝,有效保護了礦區生態。
“海南提出了生態立省的目標,意味著礦產資源開發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綠色礦業之路。”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副廳長丁式江說。
前些年,海南省非法采礦一度反彈,濫采亂挖,既造成礦產資源流失和浪費,也使礦區生態遭受破壞。近兩年,海南省加快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包括對礦山地質災害的治理、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等,力求經濟與環保的協調發展。
海南省本著“逐步還清舊賬,不欠新賬”的原則,加快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海南省政府將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列入對市縣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標,省國土環境資源廳也完善了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全面推行礦山治理保證金制度和保證金銀行托管制度,規定采礦權人要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案,并根據方案繳納保證金。至2007年底,全省已繳入銀行共管賬戶的保證金累計2069萬元,有效促進了現有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本著“宜綠則綠,宜景則景,宜用則用,宜耕則耕”的思路,海南省因地制宜,多渠道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實施文昌市鋪前鋯鈦砂礦區沙化土地復墾項目(共三期),平整采坑156個,治理面積3540畝。通過治理,消除了采坑高陡邊坡崩塌隱患,植樹造林綠化,使礦區生態環境得以明顯改善;萬寧市保定—小海鋯鈦砂礦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平整采坑103個,治理面積4320畝。通過治理,昔日白茫茫的采空礦區披上了綠裝,礦區生態逐漸恢復。(侯小健陳敬民)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