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網12月14日消息(本網記者李永金特約記者陳文武):12月13、14日二天,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保護、利用和發展”為主題的2008非物質文化遺產(檳榔河)論壇在三亞舉行。論壇釋出將在三亞檳榔河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的利好信息。
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著名專家學者、工藝美術大師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特別官員20多人齊聚三亞,交流研討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游的聯系,探討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并通過對檳榔河鄉村旅游區實地考察,獻計建言如何建設海南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
目前,國務院公布的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顯示,全國共有五百多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有二十多項,其中三亞有二項。
三亞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勤勞智慧的古崖州人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在已經確定的三亞11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黎族民間打柴舞》和《崖州民歌》已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余各項目正在向國家和海南省文化部門申報,爭取成為省級和國家級重點保護項目。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遺”的最大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
在論壇中,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國民間工藝委員會副主任張道一先生在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海南旅游的關系時說,黎族是海南一個古老的、樸素的,有著豐富習慣的民族,它的民歌、工藝品都非常有特色。在旅游開發中,海南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因為海南的熱帶風光、黎族風情不僅是全國人民向往的,還是享譽海外的。
計劃投資19億元的檳榔河國際鄉村文化旅游區是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重點項目,也是三亞市新農村發展的示范項目,其總體規劃提出建設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將以黎族及海南乃至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利用和發展作為文化的主脈絡。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