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網12月30日消息(本網記者王曉靈)三亞市在創建文明生態村過程中,提出了統籌城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戰略,把新農村建設與旅游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探索出一條“旅游帶動農村,城鄉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三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勇在全省文明生態村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表示,三亞是旅游城市,文明生態村的創建與發展要緊緊結合旅游元素,增加農民收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三亞因地制宜,有機結合了文明生態村創建與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采取政府打基礎,大企業帶動,由企業管理經營,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做到“一鎮一景點、一村一特色”,增強旅游產業鏈條從城市向農村延伸,提高旅游業對農村發展的拉動作用,逐步形成城鄉旅游一體化。同時按照以點帶面的模式,重點抓好連片創建。
2008年,三亞創建文明生態村68個,重點打造十大鄉村特色旅游片區。即:鳳凰鎮檳榔5A級熱帶黎家風情鄉村旅游景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示范基地、天涯鎮文門農家樂片區、育才鎮馬亮青法民俗文化和鄉村探險游片區、鳳凰鎮新聯水蛟小魚溫泉旅游片區、天涯鎮過嶺華麗鄉村風光旅游片區、育才鎮龍密休閑游片區、田獨鎮落筆洞遺址文化旅游片區、田獨鎮榆紅都市農業游片區和崖城鎮梅東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片區。
開展創建和鄉村旅游的關鍵是發展經濟。三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引導創建點的農民群眾著重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構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格局,培育出一批瓜菜村、蘭花村、芒果村、養豬村、養鴨村、孔雀村等,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為鄉村生態游增添了亮點。海棠灣鎮灣坡村養鴨戶達200多戶,占農戶總數的70%以上,2008年全村僅養鴨收入就有100多萬元。鳳凰鎮檳榔村利用檳榔樹多、氣候宜人的優勢,創造性地在庭院的檳榔樹下搭棚種蘭花,采取“酒店+農民”的模式,農民種植的蘭花直銷酒店,既搞活了庭院經濟,又獲得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2007年全市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4376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促使了不少文明生態村創建點辦起了“農家樂”、“制陶點”、“織黎錦”等作坊,使游客在鄉村生態游中有看、有嘗、有樂。
農民是創建活動的主體,也是開展鄉村旅游的生力軍。三亞十分注重農民培訓教育工作,2007年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達5000多人次。組織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在田間地頭,多層次、多角度進行農業科技培訓,讓農民掌握一門以上發家致富的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活躍農村的文化娛樂生活,陶冶農民的情操;組織旅游服務專業人員到創建點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培訓,讓農民感受和領會禮儀知識,文明風尚和儀容禮貌在農民群眾中潛移默化,逐漸在文明生態村蔚然成風。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